www.462net要闻

【疫情防控专题】志愿者支援社区 织密疫情“防控网”

时间:2022-05-13   字号:A+  A   A-  阅读量:  分享:

疫情期间,在首都的各核酸检测点,除了社区工作者、医护人员和下沉干部的身影,志愿者群体成为防疫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。他们坚守在扫码测温、维持秩序、引导队伍、信息录入等一件件“关键小事”前,组成了这次疫情防控工作的“勇敢者”群像。

老志愿者吕斌:志愿者是社会的“润滑剂”

璟泉资本的吕斌从2006年开始接触志愿工作,十余年来他的志愿者生涯始终不曾间断。2020年疫情刚刚暴发时,他曾下沉社区做一线防疫工作者,并获评“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”。去年和今年两会期间,社区政治保障任务较重,他便到社区做政治保障支援。此外,他还是集团“垃圾分类”工作的先进典型,多次到社区自主开展志愿工作。然而这些经历只是他志愿者生涯的一小部分,对他来说,志愿工作如同饮用水和食盐,已然成为他生活中的必需品。

今年4月以来,首都疫情形势陡然严峻,“五一”期间核酸检测需求旺盛,单个核酸检测点日检测量高达1400人左右,导致社区工作压力倍增、人手严重不足,亟需补充一批抗疫力量。志愿经验丰富的吕斌深知此时社区工作人员的辛苦与不易,时隔两年后,他再次前往西城区大吉巷社区支援防疫工作。“五一”期间,他负责协助社区维护现场秩序、查验健康宝和帮助居民处理弹窗问题。如果现场出现弹窗情况,他会耐心告知居民如何操作才能解除弹窗、后续应与谁联系等信息,以引导居民顺利解决问题,避免产生恐慌情绪。在吕斌等志愿者的加入之后,社区的工作压力得到了有效缓解,防疫工作紧张有序、顺利高效地开展着。在吕斌看来,志愿者群体如同社会的“润滑剂”,在社会这个“齿轮系统”运转不够顺畅时,他们能够发挥调节、润滑的作用,助推系统高效运转。

吕斌1.png

提及首都防疫工作两年来的变化,吕斌深感本轮防疫工作在方式方法上更加多样、更具创新,最直观的体验便是通过系统自动识别功能便能扫描身份证录入信息,比两年前的人工手动输入更加方便、快捷、准确。此外,在政府的推动和科技的支撑下,随处可见的检测点能够让居民实现随时随地检测,首都疫情防控工作效率更高、覆盖更广、响应更快。

吕斌2.png

与社区工作者打交道的这些年,吕斌对基层工作的辛苦有着深刻的体会,“如果想要加深对首都的理解和热爱,去基层参加志愿工作绝对是很好的选择”,这是从事基层志愿服务多年的他给出的建议。也正因如此,每当社会需要志愿者的时候,他就会毫不犹豫,挺身而出。志愿者吕斌的故事,未完待续。

青年志愿者张思敏:年轻人要多参加、多体验、多感受

5月2日和4日两天,集团组织人事部员工张思敏放弃了“五一”假期的休息时间,没有与闺蜜好友相聚,也没有躺在家里观影刷剧,而是走出家门来到社区,换上一身蓝色防护服,第一次当起了社区防疫志愿者“小蓝”。

她所在的大兴区亦庄镇鹿华苑二里社区,人口密集,并且以中老年人居多,核酸检测工作压力较大。由于她年纪较轻,对智能手机的操作更加灵活,居民身份信息识别和录入的工作便落在了她的身上。虽然录入系统界面清晰、操作便捷,但是大量重复的工作堆叠在一起,也便成了一项考验耐心、细心和责任心的任务。在她看来,信息录入是核酸检测流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,信息录入的准确程度决定着健康宝能否及时关联到核酸检测结果,而她的职责就是做好这个“把关人”。考虑到这一点,张思敏每次扫描身份证录入信息后都会与居民核对一遍姓名,如果居民未带身份证件,她每次录入后会再次核对姓名、身份证号等重要信息,以此来保证所有的登记信息和检测结果都能一一对应,并悉心提醒居民下回随身携带。

思敏1.png

在志愿工作期间,各类突发性、临时性事件常常出现,需要她灵活处理、合理应对。比如,前来检测的居民在年龄、语言甚至国籍方面都较为多样,有些小朋友由家里老人或看护人员带来做检测,身份信息不全且语言表达不够清晰,这时她会耐心沟通,确保信息准确全面;有些坐着轮椅的老人独自前往,她会协助社区让老人优先排队检测;少数居民对是否要做核酸检测迟疑不决,她便认真劝导,耐心说服;有时还会遇到美、加等外籍人员,她便仔细沟通确认是录入中文姓名还是英文姓名......类似的情况经常发生,但她凭借着年轻人的一股干劲和热情都一一解决,就像她所说的,“年轻人嘛,能出一份力,就出一份力。”

思敏2.png

谈到做社区防疫志愿者的初心,张思敏说自己的朋友是一位基层工作者,在与她的深入交谈中,自己切实感受到了基层工作人员的辛苦。因此,她决定从自己做起,为首都抗疫工作贡献一份力量,“这轮疫情来势汹汹,影响着千万个单位和家庭,需要各行各业的人们团结一起,以青春之我,担时代之责”,正值青春年纪的她感慨道,“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坚守下,首都的疫情阴霾终将被清散!”


XML 地图 | Sitemap 地图